您的位置:首页>财经 >

易转相、易反复 躁郁症治疗绝不能“见好就收”

来源:大河健康网  

日前,一篇名为《我们的天才儿子》的文章刷屏,文章报道了一位不为人知的“天才”翻译家金晓宇和他父亲金勇的真实人生,引发全网关注。

从6岁时不幸被同伴的玩具枪打瞎一只眼睛开始,到后来被确诊为躁郁症患者,金晓宇一直在与命运抗争,而翻译就是他的唯一武器。十年来,他翻译了英语、日语、德语共22本著作,读了浙江图书馆几乎所有外语小说,并悉心照顾了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妈妈生命中最后三年。

人们为这个故事动容,感叹:“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抑郁和躁狂的“双面人生”

通过一些人物访谈、影视资料,人们对“躁郁症”一词并不陌生。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曾经或正在与躁郁症抗争。

知乎上有一个问答:“得了(过)躁郁症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最高赞的回答是:“世界观不断建立然后崩塌,重建然后再崩塌,循环往复。”

“我抑郁的时候每天都很想自杀,狂躁的时候又觉得自己站在世界之巅,灵感突发、精力超旺盛,可以几天几夜不睡觉。我就在这两种状态下整日整夜地切换,一会儿像被从万丈深渊突然拉到高空,太阳火辣辣地打在脸上,一会儿又像从冰窖突然到了火炉,躁郁症其实比抑郁症更糟糕……”撰稿人刘可乐这样形容自己躁郁发作时的状态。

躁郁症,又名双相情感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

“患者的情绪大起大落就像坐过山车,体验着双面人生。高兴时,感到精神亢奋、精力十足,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好像达到了人生之巅;低落时,感到消极无助、不愿意说话、缺乏动力甚至消极厌世,周围的一切似乎都蒙上了一层阴影。长时间在情绪的高低起伏中穿梭会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孔德荣说。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诊断标准,躁郁症大致被分为“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和“混合发作”。“躁狂发作”的主要表现是情感高涨、言语活动增多、精力充沛;“抑郁发作”则以情绪低落、愉快感丧失、言语活动减少、疲劳迟钝等症为主;“混合发作”即是“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在短时间内混合出现。

需要注意的是,躁郁症的早期表现以“轻躁狂”为主,有时不一定有“打、砸”等易激惹行为,而是出现动作增多、思维联想过快、说话滔滔不绝,有各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但却总是“虎头蛇尾”。有时还会觉得心情格外好,没来由地情绪高昂,这些状况往往不易被人发觉。

不少人将躁郁症当作抑郁症的“升级版”,其实不然。孔德荣院长介绍,一般认为的“抑郁症”是指“单相抑郁”,即只有抑郁发作,没有躁狂发作的表现。而“躁郁症”则是“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交替或混合出现的情况。当“抑郁发作”占主导时,极易被误诊是单纯的“抑郁症”,作为一名合格的接诊医生,应当注意询问患者病史,慎用抗抑郁药物,避免患者发生“转躁”的风险。

懂事的背后是对本的压抑

“晓宇6岁时的不幸遭遇或成为他罹患躁郁症的‘导火索’。在晓宇幼年,最欢快的时光里,因为意外导致一只眼睛失明,该事件就是他成长中的创伤事件,孩子反而去安慰父母,说没什么的,孩子懂事的背后其实是压抑了自己的本。”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冯诗卉说。

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心身医学一科主任何益群教授表示,关于躁郁症的病因,主要分为生物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个体心理特征三大类。

生物遗传因素即父母若有一方或双方为躁郁症,将会大大增加子女患该病的风险;社会心理因素在许多精神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产生情绪时高时低的原因可能是自身的想法与社会现实达不到统一,进而产生了极大的心理落差;个体心理特征即具有边缘型人格(自我形象不稳定,以及由此带来情绪、行为和人际关系的不稳定,并伴有冲动行为)、环人格(心境在高涨夸大和抑郁悲观之间出现周期波动)、情感旺盛型人格(明显外向格,精力充沛,睡眠需要少)等特征的人,容易罹患该病。

当然,这些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大多数患者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

过去人们一提起躁郁症,往往会想起英国首相丘吉尔、画家凡·高、作家海明威、影星玛丽莲·梦露等曾有躁狂和抑郁发作的名人,甚至有“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种说法。

据何益群教授介绍,之所以给人以“天才和疯子一线之间”的印象,主要是因为患者在轻躁狂发作时,往往思维敏捷,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强,积极乐观向上,加上这个人如果本身的技能掌握很出色,此时会激发出更大的潜能,在某些领域表现得更加出色,比如有些中小学生可能还会表现出成绩的“突飞猛进”。

但这些并不意味着躁郁症是“天才病”,因为这种情况的持续时间并不长,可能几周或者几个月后就会转入“低谷期(抑郁发作)”,此时患者往往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悲观、消极甚至可能会出现自伤、自杀等严重行为。

易转相、易反复躁郁症治疗绝不能“见好就收”

“躁郁症是可以治愈的,治愈的前提是遵医嘱,绝不能自行减药、停药,不能见好就收!”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精神心理学主任医师杨勇超说。

躁郁症的治疗主要分为急期、巩固期和康复期三个阶段:

1.急期以控制症状为主要目的,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选用情感稳定剂包括锂盐、丙戊酸盐等。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也具备稳定情绪的作用,如奥氮、喹硫等,也常用来治疗躁郁症。

需要强调的是,抗抑郁药应慎重选用,患者在“抑郁发作”期时,应当在锂盐、丙戊酸盐、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充分治疗的基础上添加抗抑郁药。

2.待生理、躯体症状明显缓解后,进入疾病治疗的巩固期,以消除残留症状、巩固急期效用为主要目的。此时,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并重的治疗方式。

在这个阶段,不少患者以为自己好得差不多了,能吃能睡,躁狂、抑郁症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便不遵医嘱自行减药、停药。这样的做法很不明智,可能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更加频繁,症状也会更加严重。

3.最后进入疾病的康复期,即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在这个阶段,药物治疗逐步弱化,心理治疗的地位逐步增强。

大多数人不重视心理治疗的作用,认为只是来和人聊聊天,还要花钱。“这种心态是不可取的,药物治疗的作用是控制躁郁症的一些症状,而心理治疗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调整人心理的一种治疗方法,和日常生活中亲人、朋友的劝说是截然不同的。通过心理治疗可以提高

躁郁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完善人格,躁郁症患者会更好地处理、解决生活上的问题,调节情绪,改变思维行为方式,改善人际关系等。”杨勇超主任说。

躁郁症属于一种重症精神疾病,易转相、易反复,一旦确诊,应当及时治疗。科学治疗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达到临床治愈的患者,日常工作、学、生活等基本不受影响。值得警惕的是,有一些患者及其家属因害怕受到周遭人的歧视而“讳疾忌医”,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或者在初次发病时不遵医嘱,导致反复发作、终身服药。

科学管理躁郁症关注发作前的预警信号

当晓宇若无其事地不带手机一个人去了温州,下车吃了点东西又回来的时候,晓宇的爸爸心头一紧,“心里叫苦,这是躁狂症发病的前兆啊。”果不其然,“又过了几天,小宇过马路,迎面走来一个快递员,他一拳打掉了人家的门牙……”

难道躁郁症在发作前是有预警信号的?

孔德荣院长总结道,当躁郁症患者突然过分开心、易激惹、精力充沛、健谈、表达各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花钱如流水;或者出现睡眠障碍、兴趣明显下降、疲劳高、出现无价值感或内疚感等信号时,便需要引起身边人的重视。

一旦接收到上述预警信号,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1.亲属劝说并陪同患者及时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就诊,做好日常监督。

2.切莫被患者任何不切实际的臆想“洗脑”,避免增加他们从事危险行为、盲目投机行为的可能

3.在向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时也要注意照顾好自己,因为一些患者在躁狂发作的时候往往会将“枪口”朝向最亲的人。

4.当患者处于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正常间歇期时,多与他们进行坦诚的交流与沟通,并协助他们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康复方案。

5.当患者在躁

狂发作时,不要试图硬碰硬,为本就激烈的氛围“添一把火”;而当患者抑郁发作时,不要以“你不会想开点”这种批判口吻与他们交谈。如果在应对他们的行为过程中遇到困难,一定要及时向正规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寻求帮助。

除了身边人的支持,个人有意识的自我调节也很重要。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心理医生,要学会拥抱自己、接纳自己,科学管理躁郁症。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讲,躁郁症只是一个贴在身上的标签,一旦接受了这个标签,就意味着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失去了自我心理暗示这股无比强大的力量。

“这个世界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条条框框,就是为了告诉你,不必‘格格都入’,不必每时每刻‘人地皆宜’。哪怕在你最脆弱、最绝望的时候,你都不要忘了,也许你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心理医生,你也不要忘了,脆弱也许是你的软肋,但它也可能是你的出口,不必去抗拒脆弱,拥抱它……”

正如阿加莎的小说《撒旦的情歌》里写的:“为了逃开那头怪兽,你一直跑、一直跑,但这样是徒劳的。你不能一直用后背对着它,你要勇敢地转过身去,才能看清那头怪兽的本来面目。”

接受真实的我,无论我是谁。

关键词: 见好就收 绝不 治疗 躁郁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