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财经 >

国内车市雪上加霜 产业倒逼技术升级 “国五”切换“国六”正当时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不知不觉,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已经在我国数个省份执行了接近一个月。按照此前的规划,“国五”排放标准切换“国六”的时间节点应该是在三年后。

“国六”排放标准的提前到来,让原本已经进入寒冬期的国内车市雪上加霜。甚至有舆论认为,提前切换“国六”加剧了我国汽车市场的下行趋势。

不可否认,“国六”执行时间的前移,的确打乱了一些厂商既定的产品计划,同时也让不少经销商不惜亏本甩卖,也要将“国五”库存车清理掉。否则“国六”一旦开始执行,“国五”车在当地将无法上牌,与“废铜烂铁”无异。仓促之间,多方都显得有些“无措”。

在“国六”排放标准实施接近一个月之后,我们应该用理性和客观的眼光来审视这件事。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理应有一个适应国情且走在世界前列的法规。号称史上最严的“国六”排放标准,最大的变化是不再一味地参照欧洲标准,而是引入了中国特殊的工况,同时借鉴了美国环保标准。据了解,“国六”前半段执行WLTC(全球轻型车统一测试循环),后半段采用中国的自主知识产权的CATC(中国工况)。

实行“国六”排放标准并不是临时起意。早在2016年,有关部门就已公开征求意见并完成国家标准,当时的计划是2020年开始实施。然而,2018年7月3日,国务院印发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到,2019年7月1日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严重的重点区域和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

由此不难发现,上述提前实施“国六”的区域,除海南省之外,其他都是国务院明确要求的地区。此外,对于“国六”提前实施的时间,汽车行业也早有预警。

这可以从“国三”切换“国四”、“国四”切换“国五”过程中看到一些影子。当时,我国汽车企业都以时机不成熟为由,推三阻四,最终导致排放标准切换落地时间比预定时间延后一到两年。

当今年“国六”排放标准到来之前,同样的一幕再次上演。不少经销商呼吁厂家应立即停止向“国六”地区经销商供应“国五”车型,并建议给予经销商不低于3个月的过渡期,用以消化库存。

要知道,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已经享受了10年以上市场红利,主流的本土汽车企业从1984年合资时代起,至今已经过30多年的无风险经营历史,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都没能形成与世界级车企竞争的实力,“延长三个月缓冲期”也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改变。

在“国五”切换“国六”的过程中,合资品牌由于在技术方面储备充足,表现较好。其中,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在6月初基本完成了“国五”车型对“国六”车型的切换;广汽本田、东风日产、一汽-大众等车企在今年年初就已经在执行“国五”和“国六”产品并行销售的政策,并且针对提前实施“国六”标准地区的经销商配置更多“国六”车型。

与此同时,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技术升级面前,并不是所有的国产自主品牌都显得那么慌乱。

得益于有针对性的技术储备和战略规划,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便实现了“国六”车型的部分升级,而一些销量不佳、技术转换缓慢的自主品牌在7月1日国六标准执行后,出现了无车可卖的尴尬情境。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由于自身技术的不成熟,相关核心技术掌握在跨国零部件巨头手中,不少自主品牌车企需要寻求向博世等跨国零部件的巨头购买相关零部件,并得到技术支持。这也是导致自主品牌在技术更新上落后于跨国汽车集团的原因之一。

这也恰恰暴露了一些自主品牌技术储备和技术研发前瞻性不足的问题,在核心技术上的缺失,导致其只能受制于人,影响了自身竞争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环保是汽车产业未来的竞争关键点,中国汽车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主动升级环保排放水平是不二法门,自主品牌如果没有意识到环保对汽车产业的重要性,那只能说明根本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资格。

今天,汽车产业已进入了短兵相接的年代,小规模弱势资产无法支持竞争,大批弱势品牌将出局,产业关停并转会成为常态。同时,一场席卷全球汽车产业的大变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如果想要追求汽车产业高质量增长,就应该坚决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环保去产能”的路径,无论是对推动行业转型升级,还是提高环境清洁度都能够起到很好的拉动作用,“国五”切换“国六”可谓正当时!

关键词: 技术升级 国内车市

最新文章